Page 22 - 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考一本通》PDF
P. 22

道家崇尚尊重万物天性!顺其自然!不去人为干预!让万事万物按其天性自为并彼此相互作
                用!自然而然形成理想的状态和秩序"

                    二#道家思想的演变及派别

                    *&道家的思想演变
                    )**道家思想的起源与黄帝#伊尹#姜太公#管子等人的治世思想有关" 另外!与儒家文化起
                源于周文化不同!道家学者多出自宋#楚#秦#齐等国!暗示道家思想与夏朝#殷商文化密切相关"
                    )(*春秋末年!以老子'道德经(的问世为标志!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"
                    )4*老子以后!战国时期!道家兴盛!庄子集成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" 道家于战国时期
                形成了老庄学派#黄老学派)%黄&是指黄帝!%老&是指老子!黄老学派是以黄帝为依托!发扬老子
                思想的一个学派*#杨朱学派等学派" 期中!黄老学派的思想成了重要的治国思想!也成为道教重
                要的理论依据"
                    )3*秦汉时期!或崇尚法家思想!或推行儒家思想!道家思想除了文景盛世之外!整体处于被
                打压状态"
                    )1*魏晋南北朝时期!谈玄之风兴起!道家思想重新复活!不过这一次的重点不是黄老!而是
                对老庄的重新阐释!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" 此后老庄成为道家正统!一直延续至今"
                    (&道家三派
                    )**老庄派" 老庄派为老子学说和庄子学说的合称" 老庄派以大道为根!以无为为本!与自
                然为伍!拜天地为师!尊天性为上!主张无为自化#清净自正#万物齐同#道法自然#远离政治#逍遥
                自在!体现了%离用为体&的特点!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" 其代表人物是老子#庄子#王
                弼#陶渊明#唐玄宗#苏轼#刘基等"
                    )(*黄老派" 黄老派以虚无为本!以因循为用!采儒墨之善!撮名法之要!主张因俗简礼#兼
                容并包#与时迁移#应物变化#依道生法#依法治国#删繁就简#休养生息!政治理想是大一统!体现
                了%离体为用&的特点!成为了历次大乱之后政府治世的急救包!往往与中国古代盛世关系密切"
                代表人物为黄帝#老子#列子#管子#屈原#吕不韦#王充等"
                    )4*杨朱之学" 杨朱派则主张全生避害#为我贵己#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!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
                夺!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!主张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进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" 春秋战国后!因
                不容于世!后湮灭不存!但其全生保性的思想被道教加以继承" 代表人物为杨朱#告子#孟季子#公孙龙
                等"

                    三#老子及其学说

                    *&老子其人
                    老子)约前 1+*,前 3+**!姓李!名耳!字聃!春秋时期楚国苦县)今河南鹿邑* 人!道家学派
                创始人!著名的思想家" 他曾经做过周朝守藏室的史官!职位低微!但是却能看到周朝收藏的许
                多文献!这对他后来思想的形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" 老子生活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
                秋时代!在这个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里!他的主张是退守隐居" 相传有这么一件事$年轻时的孔
                子向老子请教关于周朝的礼乐典章制度方面的问题!老子说$%那些宣扬礼教的人!连骨头都早已
                烂掉了!剩下来的不过是一些教训而已" 时间不对头!就隐居起来" 我听说过!会做生意的人并
                不是把财货都列出来!那些有修养的人也是容貌谦退!犹如愚蠢之人"&通过这几句话!可以充分
                反映出老子的政治态度" 春秋末期!周王室日渐衰微!而且内乱不断!老子就离开了周王朝!跨青
                牛远去!至函谷关!关令尹喜知道他将要隐居!就请他去著书" 于是老子著书上下篇!道德五千
                言!即为'老子(!又称'道德经(" 现代学者认为!此书并不全是老子手定!而是由战国前期道家


                   *3
                   ! ! !
   17   18   19   20   21   22